最近哥特别爱看抖音里面随机采访外国人说对中国的理解的短视频,一些老外干巴巴的中文英文结合回答非常下饭。
比如有次是问对北京的印象,有个白人说“在北京人人都喜欢被叫哥哥”,记者说“是哥们吧”,周围吃瓜观众都笑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笑归笑,不太精准的翻译是外国人在中国或中国人在国外经常碰到的,无论是口译还是笔译。许多同学在出国后,会碰到中餐厅点餐单子、旅游景点、危险提醒牌上甚至广告上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翻译,虽然怪但是居然还真的能凑合理解。
更神奇的是,似乎国外和国内对此都有很强的幽默接受度,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坚持到第几个例子你能忍住不笑吧!
例1:加油麦菜?油麦菜表示沉默
咳咳,咱们就是说聚餐点这道菜会被全桌人嘲笑的地步吧,怎么油麦菜强行被拆成“油”“麦菜”,明明加土豆片时候还能好好用with表示加。
好想偷摸摸问问这家店老板,请问美剧看中毒是不是会有后遗症呢,店主不会是看多了美剧然后每天主打一个“come on”吧。
这里当然是开玩笑的,但拆开字去翻译确实是老外喜欢做的事情。因为英文和中文不同,英文经常是单个单个具备独立意思,但是中文经常是合作着完成一个意思,且农作物上也不同。美国的话就不太常见油麦菜,但是中国的话你说哪家鸡公煲或者麻辣烫没有呢?
例2:东北大拉皮 吃完直接逆生长
给爷气笑了,翻译成“Northeast big face lift”可还行?大拉皮本身在东北话里是个菜名,作为名词存在,到这里直接变成“提起脸”。每个东北人看到都会觉得“阿?不是吧”的地步。
不过在这里,大家可以学一下外国人用lift表达“提起、吊起、抬高”的用法,通常我们更愿意使用这个词来表达“电梯”。那偶尔换成动词用法也可以激起外国考官的表达欲,类似于一个外国人对你说“你好呀”,你会觉得很平常,但是如果有天迎面走来一个外国人对你说“老铁 吃了没”,就会觉得用到了不常用的表达,比较有趣味性,也会觉得你懂的蛮多的嘛。
有的小朋友可能会说,可是我觉得也不是多么复杂的词呀?这里大家记住了,恰当幽默比用生僻词语更重要。词语用不同的词性,比完全用典型动词更生动。
例3:抄手变成手 重庆人表示不服
这家餐厅等于是直译,也不讲究和食物的相关性了,就全部是“hand”,原汤抄手叫“hand soup”,红汤抄手就叫“red soup hand”,主打一个“抄手”就是“手”。这个翻译实在有点牵强了,不过想想确实对于外国人尤其没吃过这食物的、没了解食物起名带有地域特色来说理解比较困难。
思考一下,外国人会不会也有喜欢吃抄手的,估计是有但是不多,不然凭借只看翻译就会吓退一部分人。可能吃的人还是以在国外生活的中国人为主,外国人可能大概是凭借图示点菜的。没有图片做辅助说明的话,感觉就算是叫个重庆人来看这种翻译,也联想不到特色美食-抄手。
例4:温泉是咕噜咕噜?树叶是树的孩子?
考考大家,想表达“温泉”怎么说?烤鸭们会说了,那不就是“Springwater”嘛?没错,这样翻译说明大家都是成熟烤鸭了。
之前看过一张图,大概是真不知道如何翻译了,竟然起名为“guluguluwater”。怎么说呢,用拟声词表达了算是,只能说汉语的音译整挺好。但是英语和汉语不同,不讲发音与意思的关联性,只讲含义。
温泉Spring water这个词很容易出现在雅思阅读或者作文图表题讲岩石与温泉的变化等,咕噜咕噜什么的,可可爱爱但是可不符合英语答题哈。还有同学讲口语时候突然想不起树叶怎么表达,脱口而出“children of trees”,考官表示当场尬住。
例5:怕怕 有电(点)危险
这个可以说是谐音翻译了,把“有电流危险”直接忽略掉,翻译成“有点危险”。其实严格来看已经算是翻译错了,因为“电流”两个字根本没有凸显。
这个翻译让人不禁想起把“书吧”翻译为“感觉是书吧”。以及,有人会把“请在一米线外等候”翻译成“请等待一个面条”,更是笑掉大牙。请看下图,甚至真的会把这些搞笑翻译张贴出来使用。
例6:开水房=打开热水
什么叫塑料英语?其实这就是典型的塑料英语。名词“装有沸水的屋子”直接改为动词“打开热水”,让人不知道这屋子到底是做什么用。
有时候,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里面的作文也经常有人这么造词,这种或者因为想懒省事的表达,或者是因为很紧张而想不起来就忍不住用最基础的词汇去应对了。词汇量不够多,就会在对话里很吃亏,而雅思口语是容不得这样的错误的。
例7:搞怪翻译图片大放送
以下图片都是主打简单粗暴的画风,是比百度翻译还直接的存在,大家看过笑笑即可,但千万别在雅思口语里面一时不慎脱口而出,考官可不会觉得搞笑因为他的身份就是代表纠错和评分。为了得分起见,这类英语幽默只能适用于非考试场合了。
俗话说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去的很快,看到这里的烤鸭们是否已经满脸笑容呢?笑过之后,烤鸭们记得避开错误表达,掌握学会精准地道的翻译呀。
在语言运用上一定要记得细心核对并确认用法,避免闹出笑话。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