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完成,乡村振兴战略被提上日程,认养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等解决方案成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举措。近年来,东南大学集聚科教资源优势,为云南省南华县构建智慧农业发展新模式,助力当地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东大智慧和力量。
南华县地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西部,是茶马古道上的商贸重镇,山区面积占96%,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南华县素有“野生菌王国”的美誉,特色农产品主要以野生食用菌为主,也包括核桃、萝卜、荷包豆等。但从近年相关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南华县特色农产品产业受到物流、品牌、产业链等多方因素制约,未能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赵林度教授在南华县先锋合作社调研
“南华当地的野生菌、荷包豆等农产品品质很好,只是苦于无法打开销路。”东南大学首席教授赵林度说到,赵林度教授曾多次前往南华县调研,通过实地走访政府、企业,与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对南华县特色农产品产业有了深入了解。结合对农产品供应链多年的研究经验,赵林度研究团队向南华县政府提出了以认养农业平台为当地特色农产品打开销路和打造品牌优势的解决方案。团队拟开发“伊豆”认养农业平台,并与南华县合作,推出包括黑山羊、荷包豆、秋月梨、核桃、沃柑和萝卜等多种特色农产品供消费者认养。
认养农业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农业模式,通俗的讲,即人们通过购买农场的部分产出或权益,来参与和支持农业生产,并最终获得相应的农产品。认养农业依托逐步建成的数字乡村信息大动脉,可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直接对接,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农产品的来源和生产过程,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
认养农业迎合了消费者追求健康食品和快生活节奏下回归田园体验生活的需求,受到市场青睐,引来各类企业“试水”。但据赵林度研究团队介绍,目前已有的认养农业企业由于溯源技术不到位、运营模式不完善,出现了农产品品控无法保证和所谓“认养”名不副实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团队在“伊豆”认养农业平台的设计研发中主要将精力放在两个模块:一是智慧管理模块,主要面向农产品基地推出针对果蔬谷物、家畜养殖的智慧管理服务,帮助农产品基地实现科学化种植,从源头解决农产品品控问题;二是认养模块,主要面向消费者推出认养服务和溯源服务,依据消费者需求提供定制化认养模式,采用“双眼双脸”识别技术实现动物追溯、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农产品信息追溯,遵循一物一码、一码到底,保证深度认养模式下消费者所得的农产品皆为其最初认养的那一份,建立认养农业信任机制。
为在南华县特色农产品企业中更快地推广认养农业模式,去年9月,东南大学和南华县政府联合主办了首届南华县特色产业发展策划大赛,集聚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教资源,以比赛带动本土特色农产品品牌策划、营销策划能力的提升。经过一个月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师生合作,在广泛调研、深入论证、多轮研讨的基础上,参赛小组为当地野生食用菌产业、荷包豆产业、秋月梨产业、核桃产业、沃柑产业和萝卜产业提出行之有效的发展和营销规划,也让当地企业对认养农业模式可能带来的价值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此外,为推动“伊豆”农业认养平台方案细化和在在南华的落地,今年8月,来自东南大学经管学院的硕博团队,以“一场农产品的新长征”为调研主题,再次踏上南华之旅。调研团队融合“互联网+农业生产”和“互联网+品牌营销”,对智慧管理和全过程溯源、科学经营及品牌营销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实操流程的探索;同时,通过实地走访先锋合作社、咪依噜天然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电商孵化运营中心(青年创业园)等合作企业,切实打造“双眼双脸”识别技术和区块链追溯技术等核心专利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方法,总结了可推广的应用方案。团队队长王图南对“伊豆”平台在南华的前景自信满满:“我们的技术过硬,也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有理由相信,未来认养农业模式和“伊豆”认养农业平台能在南华县开花结果,助力南华县特色农产品产业高速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
东南大学硕博团队在南华县调研
东南大学自2012年定点帮扶南华县以来,不断加大精准帮扶力度,通过直接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购买和帮助销售农产品、打造乡村产业振兴示范点等形式,在教育帮扶、产业帮扶、智力帮扶等众多领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同赵林度一样,东南大学还有众多专家学者心系南华县发展。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十年间,东南大学十名挂职干部、百余名专家学者、千余名学子先后奔赴南华。一份份帮扶成果,凝聚了东大全体师生的家国情怀,沿着千里之缘,在彩云之南绽放。
关键词: